名師培訓及時雨,專家引領降甘霖——以教學方式變革重構課堂生態
2020-12-10 智榮中學南校
名師培訓及時雨 專家引領降甘霖
以教學方式變革重構課堂生態
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背景下,為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 2035》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引領市南區的課程與教學改革,學習借鑒江浙地區的優秀經驗,提高干部教師的專業能力,市南區組織校長學院、中層干部培訓班的全體學員參加全國“生態·好教育”論壇暨“生態課堂”線上教學研討會活動。私立青島智榮中學南校全體中層以上干部和部分教師參加了本次培訓。



圍繞著如上三大關鍵詞,構成了未來教學的新體系,它的形成過程,帶來的是新機遇、新挑戰,也必將帶來諸多新改變。同時也勢必引發一些新問題和新困惑。如何打破“雙線教學”一直以來存在的彼此分離、割裂的狀態,走向“混融共生”,這也是新時代的“雙線教學”亟需解決的根本問題。由此生發的新改變,可包括課程內容的改變、教學方案的改變、教師素養的改變、師生關系的轉變等。所有的轉變,都是在回答一個核心問題:如何走向“雙線混融教學”,實現“雙線教學”的“混融共生”?其思考和解決的重點,并非“點狀應對”“彼此割裂”, 而是要在“相互勾連”“多向呼應”中,逐漸構建基于“雙線教學混融共生”的新時代教學新體系。
對這一核心問題的回答,同時預示和蘊含著對一種未來教學新境界的追尋: 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融通整合。
通過聽語文朱佩譽老師的《皇帝的新裝》、數學謝振宇老師的《變量與函數》、徐冬冬老師的《機械能復習課》、蕭華琴老師的《北宋與遼、西夏并立》的課程,我校教師對生態的課堂又有了進一步認知,“生態的課堂”提倡自主學習的方式,崇尚研究性學習和探索性學習;“生態的課堂”從個人獨立學習的方式轉變為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師的角色從全權代理的灌輸者轉變為設計者和促進者;學生由被動的教學信息接受者轉變為一個具有創造性的學習者。這樣的課堂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教師智慧充分展現的場所,師生之間“通過對話和各自述自己的理由進行爭論”,師生一起“協奏”。課堂是有機的,只要灌溉如清泉,等待像云海觀日,讓師生的主體性充分和自由的發展,我們必將構建起一種新的教育情境,一種保持師生的持續發展動力且生動活潑的教育生態。
以“互動性”為點,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是聯系學生和教師之間的紐帶,是雙方互動的主要聯系點。所以,在選擇的時候,我們側重教學內容的“互動性”,讓材料能夠“活”起來,引導師生雙方在課堂上互動?!盎有浴钡慕虒W內容是能夠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拓展思維,并深入教學內容背后的本質問題,培養學科思維能力的重點。
“生態課堂”與市南區“悅動課堂”不謀而合,我校不斷推進改革,落實市教體局建設高素質專業化隊伍的任務。通過構建悅動課堂,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行動活躍起來,讓教師的啟發式教育行為活躍起來,讓課堂的形態與位置活躍起來,讓圍繞課堂的教學研行動活躍起來,提升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業務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聯系我們
0532-87672000
咨詢熱線